快眼看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1部分(第1页)

1908年,对于大清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多事的一年,詹天佑虽潜心修筑铁路,但作为一名朝廷官员,许多事他并不能置身于事外。

这年的11月14日、15日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慈禧遗命,立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为光绪帝之嗣,继承帝位,这就是宣统皇帝,醇亲王载沣任摄政王,代理清廷朝政。

光绪与慈禧的相继去世在朝野引起一恐慌,有些长期不得志的士绅甚至还为此而庆幸,有些保守的官员则对时局表示担忧。

詹天佑对此也有所耳闻,但作为一名铁路工程师,他从内心讲,真是不希望国家因此而产生*。

作为邮传部的路务议员,参加光绪与慈禧的葬礼那是肯定的,不过,由于王公大臣太多,朝中大员和封疆大吏都列班排队,詹天佑当时的身份在朝中还只是一个中层官僚,他只能在祭拜队伍的末班。

所有的人都神色凝重,向着光绪和慈禧的御棺跪拜叩首。

对于慈禧与光绪,詹天佑平时并不能见到,只是那次在新易铁路上受赏时才见过一次,而皇帝批示的与詹天佑有关的诏书却是不少,由早期曾国藩与李鸿章联名上书的奏派幼童出洋肄业的奏折,到近期袁世凯、胡燏棻联名保举他几次升职,詹天佑当然不能忘记,食君之奉,谋君之事,这种传统的士大夫思想在詹天佑的思想深处是有的,对两位光绪和慈禧的去世,当然免不了有几分失落。

最令詹天佑印象深刻的当然是12月2日的新皇帝溥仪的登基。

紫禁城森严肃穆,那一天,天气有些寒凉,三岁的溥仪在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守护下,接受满朝文武的跪拜,可是这种登基仪式既冗长,又拖沓沉闷,一个三岁的孩子坐在又高又大的宝坐上,好奇地望着满眼穿着官袍、戴着花翎顶戴的官员们。

群臣们先是集体跪拜,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后是一个一个或一批一批向他下拜叩头,溥仪开始是感到好奇,时间一长就坐不住了。

跪在他身旁的父亲载沣则想着办法安抚他,前面许多人都拜过后,詹天佑与几个同级别的官员一起跪拜,只听到溥仪与他的父亲在宝座上有段对话,溥仪带着童音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载沣紧张而轻缓地安抚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詹天佑与几个跪拜的官员听得非常清楚,刚刚送走皇太后、皇上,现在又听到尝在童蒙的新皇帝哭闹,大家的心中都不是滋味,特别是旧时官员都怕一语成讖。

这“快完了”

是什么意思?是大清国的皇权?还是大清国的江山?人们不敢往深处想,在这新皇帝登基的第一天,这种声音从皇帝的宝座上发出,不得不让人产生许多联想,有人出宫后摇了摇头,看在詹天佑眼中,当然内心也是非常地沉重。

想到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亲历的桩桩往事;想到福州的马尾海战、想到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想到从英俄守军手中接受关内外铁路的情景,又想到近来盛传的南方革命党的事,詹天佑无法不为大清国的前途感到担忧。

回到京张铁路的工地,詹天佑则显得充实而且干劲十足,因为与工程打交道比与人打交道,事情要简单许多。

邝景阳被派往广州任粤汉铁路总工程师,颜德庆被派往宜昌任川汉铁路副总工程师,这两个人曾是他在京张铁路上最得力的助手,现在离开了,詹天佑的工作量无疑是加大了许多。

他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在工地或总工程师办公室度过。

正当他在京张铁路抓紧推进后期工程时,他又接到邮传部的命令,要他以津浦铁路参议、邮传部顾问的身份前往山东,审定津浦路黄河铁路大桥的选址与工程设计、经费预算等问题,这主要是山东省官员受到卢汉铁路河南郑州黄河大桥问题的启发,希望不要重蹈郑州黄河大桥的覆辙,等桥修好了,发现问题再让詹天佑来勘察,而是在开工修建前就请詹天佑来把关。

津浦路是清政府向德国、英国两国借款修筑的,1908年7月开始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开工兴建,北段从天津到山东韩庄,由德国公司修建,位于济南城北面的黄河大桥,是这一段铁路工程中最为关键的工程,对于建桥的选址,德国公司与山东省的官绅分别提出了不同意见,一直争执不下。

为此詹天佑受命前往山东解决此问题。

对于济南黄河铁路大桥的选址,詹天佑一到山东就采取了与河南郑州黄河大桥不同的工作方法,因为郑州的黄河大桥当时已经建成,所以詹天佑是先实地考察,再与当地官商及工程设计的外国工程师了解情况,最后再实地勘测,写出调查报告给当地官商参考。

对于济南黄河大桥因为尝在设计阶段,为此,他首先到济南与当地官绅及德国设计工程师分别见面,了解双方争议的关键所在。

山东巡抚袁树勋与詹天佑会见时,对詹天佑说:“詹大人,德国工程师设计了三条线路,本省官绅都不满意,认为铁路桥架设在黄河上,修筑桥墩会阻塞河道,因而提出要改动德国工程师设计的一些桥墩位,这是其一。

其二,因为听说河南的郑州黄河大桥,比国工程师在建桥时,向河中填抛了许多石块,这使得河水改道,影响河岸的修护,为此,特请您前来把关。”

詹天佑接过袁树勋递给他的德国工程师设计的三张图纸,认真看了很久,他指着中间的一个改动的桥墩问:“这个桥墩是谁改动的?”

袁树勋说:“是我们的河道官员提出来的。”

詹天佑说:“这样改动是不对的,其实是原来的设计更科学一些,我看了这三份图纸,我认为改动的地方并不正确,从设计图来看,原来设计的桥梁修造方案更科学一些,事实上,已经考虑了桥梁对河道的影响。”

袁树勋说:“这样看来,德国工程师的设计不会有问题?”

詹天佑说:“我们搞工程技术的最讲客观实际,估计德国公司在事前已考虑你们不会放心他们的设计,所以,这个设计图他们是做足了工夫的,故我认为还是原来的设计更科学一些。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