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9部分(第1页)

邛来、大邑地区。

张国焘主席胸有成竹地向大家宣布,“要打到成都去吃大米”

与川军作战的连续取胜,使每个红军将领对取得胜利都充满了信心。

将士们喜笑言开地一面将张主席的号召用于鼓动士气的精神食粮,一面勇敢地奔向新的战场。

但是,即使是身经百战、用兵严谨的徐向前,也没有想到,就在这样的信念里,已经埋藏了失败的危机。

在与红军一次次战斗、一次次失败的军事博弈中,四川军阀们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他们切实地感到:红军成了他们每个军事集团的最大威胁。

因此,他们暂时地放弃了彼此的利益相争,合作起来面向红军作战。

当他们发现即使这样也无法战胜红军时,他们选择了投靠蒋介石,完全接受他做为自己的利益主宰。

蒋介石早就想将“天府之国”

变成自己的战略大本营。

为此他投入巨大的代价,制订了非常高明的政治和军事策略,又不惜给出大量的军费和武器,逐渐地将四川军阀纳入了自己的管辖。

红军入川为他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一九三五年十月,蒋介石成立了剿共中心重庆行营,派大批国民党军政要员入川参加“建设四川”

,并迅速对川军进行了整编。

后代有的史学家认为,由于当时全国绝大多数红军都在四川作战,蒋介石将四川红军看做了红军主力,却轻视了红军的灵魂和领导中枢已经远赴北方。

这种认识给四川红军带来了空前的困难,但也让蒋介石犯下了他最致命的战略错误。

徐总指挥的战役部署周密得无泄可击。

全体红军分为左、中、右三个纵队全线南进或东进,另有左右支队执行辅助的攻击任务。

朱德总司令尽管这期间被张总政委剥夺了实权,但他生性坦荡豪迈,全然不计个人荣辱。

对于徐向前主动提交给他的作战计划,他做了详细的研究,然后提出了他的意见,“以上部署可行,但战术上要注意与以前战役的不同点。

部队已经打出了川西高原的山险隘口,进入平地。

作战形式将发生根本改变。

……”

朱德拥有的长期军事斗争经验让他一眼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点。

这就是左纵队的攻击方向,也是右纵队和中纵队在进军后期的攻击方向。

换句话说,前期的攻击可能顺利,但后期一旦接近了川军的巢穴成都,作战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对成败的影响决定了能否“到成都吃大米”

当然,无论是朱德还是徐向前,此时似乎都没有估计到溃逃的野兽为了保卫自己的老窝会做怎样的困兽之斗。

十一月七日,左纵队许为新师攻占大顺场,前锋抵进邛来县境;此前,中纵队在徐向前、陈昌浩的亲自带领下,攻占了宝兴,溃敌三个旅。

继尔打垮了刘湘教导师的阻击,直逼芦山城下。

右纵队克金汤后,又占领天全,然后向东迂回剑指芦山。

十一月十二日,芦山被红军攻占。

致此,邛来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及懋功以南的大片区域都被红军控制,红军直逼成都。

十一月十六日,中纵队和右纵队计十五个团,攻占了邛来、名山大道上的重镇百丈。

距离人烟稠密,粮丰鱼肥的川西平原,已经只有一步之遥。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