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8页(第1页)

“这样吧,族中本来也有责任,每年我会从族中给你拨两贯钱、两石米,你家那栋老宅,既然不住,不如就卖了。”

“多谢叔祖父关照,只是我和阿姐都没有经验,还是要劳烦叔祖父帮忙。”

“不妨事,不妨事。”

两人又聊了些家常闲话,赵柯便送了灵尘出门,目送他离开了。

赵柯回头,见他的小孙子趴在门槛上逗弄蚂蚁,把孩子抱起来,拍了拍他脏兮兮的衣服,笑着说:“四郎长大了,会孝顺爹爹和娘亲吗?”

那孩子昂着头,清脆响亮地答:“会!

还有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叔叔婶婶,舅舅舅娘……”

他欣慰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又叹了一口气。

事情都安排好了,赵氏便考虑起了回青神的事。

王方便说,前两日学堂里的张易简张夫子来找了他,请他帮忙给孩子们讲课。

王氏族学有两位先生,五十多个学生,加上他,平日里讲课很是轻松,而张夫子一人带了百余个孩子,他又年老体弱,力不从心,早就有辞退的想法,奈何原来与他一起,偶尔在学堂讲课的苏洵苏夫子上京赶考去了,他一时也找不到代课的夫子。

这几天中了暑在家休养,上门探望他的学生苏轼便说纱縠巷里来了位乡贡进士,把他的情况都说了,让张夫子来找他问问。

他想着青神那边也不着急,便答应了,可以一直代课到中秋之前,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在眉山再待三个月。

孩子们都无所谓,反正和父母在一起,只有王瑜有点不开心,他的书还在青神,眉山这边没什么书能看,要看书,他还得去苏家借,很不方便。

一想到苏轼苏辙那么小的年纪,学习进度就远远超过了他,他便有些气馁。

张夫子生病,苏轼和苏辙不能去学堂,程氏便拘了他们俩在家读书。

程氏给他们读《后汉书》,读一段就问他们几个问题,或者解答他们的疑惑。

程氏的娘家也是书香门,苏轼有些耐不住性子,突然聊起八卦来:“阿娘,听说赵爷爷的事情解决了,你知道吗?”

程氏白了他一眼,知道他想找理由偷懒,其实三人已经读了几个时辰,她也有些累了,等会还要去安排午膳,本就不欲再讲下去,他倒是个不懂看眼色的,直愣愣地就叉开话题讲起了闲话。

“自然知道,昨日赵家娘子过来,说等他们一家回青神了,就把赵家秀才公送到清水寺十娘舅舅那里去。”

“那十娘他们什么时候回家啊?”

“中秋前几天吧,毕竟王家上有老下有小,赵姐姐也不好在眉山住得太久。

中秋佳节,还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好。”

苏辙坐在凳子上,十分乖巧,他性格沉敛内向,一向不太爱说话,与他哥哥的跳脱性子截然相反。

苏辙两只小手撑着下巴,眨巴着眼,问程氏:“阿娘,家里有酥果子吃吗?”

程氏诧异:“什么酥果子?”

“就是……”

苏轼一把搂住苏辙,不让他继续说,接口道:“前几日在集市上我给同叔买了几块酥果子,他吃过之后念念不忘,午后我再带他去买。”

“唔唔……”

程氏便笑道:“同叔不是不爱吃那些点心果子吗?难不成集市上买的酥果子比阿娘做的还要好吃?”

“当然不是啦!

同叔就是没吃过外头的,图个新鲜,阿娘做的最好吃!”

“就你嘴甜,但也要记着,外头做的适当吃一些即可,还是在家里吃比较好。”

程氏拍了拍苏辙的脸蛋,问他:“同叔记住了吗?”

苏辙偷偷看了他哥哥一眼,点点头。

苏轼一本正经地拿着书接着看,程氏见了很是欣慰,便让他们俩自己去玩,带了使女下厨去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