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 投毒悬案(第1页)

蒋青山脾性倔强,不好相处,真正结交的朋友并不多,加之退休后无官无权,与外界互动就更少了,所以家中座机和手机使用频率不高,基本限于跟亲戚之间的通话;打得比较多的还有订餐电话,对案件侦破来说毫无价值。

艾小美非常细致地“解剖”

了蒋青山的电脑,在硬盘中恢复了一些删除过的图片、文字和影像数据等,均没发现可疑点。

好在蒋青山未删除网页浏览历史记录,艾小美得以从中窥探他的网络足迹。

不过局限性就在于,通常浏览器对浏览记录默认的保存时间只有20天,电脑登录记录显示,蒋青山最后一次使用电脑是5月14日,以此往前推,浏览记录只保存到了4月25日。

虽然只有短短的20天,但工作强度也不小,为避免遗漏任何线索,艾小美必须逐条翻阅,用时整整一个上午,才终于将所有网页过了一遍。

她总结了一下:蒋青山与大多数上年纪的男人一样,喜欢浏览军事、体育和时政要闻,出于职业喜好,对一些有关刑事案件的新闻报道格外关注,而其中出现最多的便是有关“铊”

的网页。

艾小美知道铊是一种金属元素,其化合物有毒,人体摄入后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有极大损害,摄入剂量大或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

相关刑事案件,最著名的莫过于发生在1994年首都某名牌大学的投毒案,该案由于相关证据被销毁,所以至今仍未查出真相,成为一宗颇为引人注目的悬案,多年来被媒体广泛报道。

种种迹象显示,蒋青山应该是无意中翻到一篇几年前报道那起投毒案的新闻,引起他极大的兴趣。

因为从他的浏览记录中,艾小美看到多个报道那起投毒案的网页,并且被他收藏到浏览器的收藏夹中;同时,蒋青山还搜索并浏览了一些有关铊元素的科普网页,包括铊元素的保存、铊中毒的症状、硫酸铊以及三氯化铊这些含有铊元素的化合物科普介绍……而发生这一切的时间点正是4月底5月初,让艾小美不由得觉得这也许就是蒋青山对张队所说的“大案子”

但不清楚的是,他是想要单纯地做些研究,还是私自准备着手追查投毒悬案的真相?

另外,艾小美还从历史记录中发现,蒋青山搜索并浏览了明珠理工大学和明珠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官方网站,并着重关注了明珠理工大学化学系以及明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网页。

相信蒋青山对这两个单位感兴趣,一定也跟铊元素有关,不过尚不知道他是否已经与学校和医院有过实质性的接触。

韩印听了艾小美的分析,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以蒋青山从事刑侦工作几十年的阅历,他应该很清楚调查那起投毒悬案的难度——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理智点分析,他可能只是出于兴趣想要做一些资料搜集和研究而已。

但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究竟发现了什么,会让他惹上杀身之祸呢?韩印决定循着蒋青山调查的脚步,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明珠市从一本到三本有三十多所高等学府,其中化学系最有名的当属明珠理工大学。

韩印认为蒋青山特意浏览该校化学系网页,也许是想看看系内主要负责人的情况,为日后走访提前做些准备。

随后在学校保卫科的协助下,韩印直接见到了系主任,也证实了他刚刚的猜测。

“噢,又是警察?你们前段时间来人找过我了,你也是想咨询有关铊元素的问题?”

见韩印亮出警官证,模样看上去有五十多岁的系主任一脸诧异,主动提起蒋青山的到访。

“您说的是这个人吗?”

韩印拿出一张蒋青山的照片让系主任确认。

“没错,就是他!”

系主任指着照片说,“他说他姓蒋,以前是你们刑警支队的负责人,现在退休了,但还在队里任顾问。”

“他问您什么了?”

韩印没揭穿蒋青山的“顾问”

身份。

“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

系主任眨眨眼睛,回忆了一下说,“他问我们实验室里有没有存放含有铊的化合物,我说当然有了;接着他又问都有什么人能接触到,我跟他说系里差不多每个专业都有实验课,所以系里的师生大概都可以接触到;最后他问铊元素化合物的存取是否严密,我说近几年这方面要求非常严格,有专人管,领取必须登记,但以往比较随便,很容易就可以获取到。

就问了这三个问题,然后他就走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