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部分(第1页)

这篇东西让我最惊讶的地方,不是在故事上,而是文章最后的落款——那多,当然这时候我也明白了所谓“那多手记”

是什么意思。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打电话给小吴,问他这个柜子的前主人叫什么名字。

小吴一时间也回忆不起来,说要给我找找。

“是不是和我一样…也姓那?”

我话到嘴边又改了,直接问别人是不是也叫那多真是太可笑了。

“不会。”

小吴回答的斩钉截铁:“我们报社以前就没有姓这个姓的,你当姓那的很多么,那可是珍稀动物啊。”

小吴和我开了个玩笑。

我道了谢,挂上电话。

细细想来,虽然手记开头的那段形容很象我,不过,我并没有一个叫林影的朋友,所以这篇《那多手记之失落的一夜》,该是认识我的人假托我之名所写的。

大概是我的名字比较奇怪吧,叫《那多手记》总比叫《张得志手记》之类的好听。

可是

我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发呆,脑子里的疑问一个接着一个的冒出来,让我一时间头大无比。

'2'二,线索中断

我从刚才搜罗来的信纸里抽出一张,开始把疑问一条条写出来,打算理一下。

由于头脑的混乱,写出来的疑问也没什么条理。

一、这《那多手记》里写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二、这本手记是不是柜子的原主人写的?

三、如果不是,那么这本手记是怎么到柜子里去的?

四、这本手记或者是写这本手记的人,和我有没有什么关系?

我觉得自己想的头都要晕了,可是居然只理出四条问题,可见我的归纳能力实在不怎么样。

第一条暂且放一放。

第二条,这本手记是不是柜子的原主人写的,我从新翻了以下手记,立刻就有了结论:不是。

那个人离开晨星报已经很久了,可是手记开头所写的,我是个没有条线的记者这一节,却是完全正确,就在前天,我才被领导找去谈话,被告知这个不幸。

难道说这是作者蒙着的吗?就算是蒙的,这篇手记里的时间,就是前不久,开篇的新闻时间就是三月份,而手记里采访冯立德的时间,则是六月份。

特别是手记后面所写的展览。

我顺手上了东方网的上海新闻页面,很快就找到了。

答案竟然是……手记里最后事件发生的时间,也就是雷峰塔地宫文物展的最后一天,天,真的有这个展览,就在上海博物馆,而今天,就是展览的最后一天!

那位早就离开了晨星报的仁兄,怎么会写得出这样的手记?

接下来一个问题,这篇手记是怎么跑到柜子里去的?

无解,只好先行跳过。

回到第一条,这篇手记是不是真的?

我上了GOOGLE很快找到了一大堆关于雷峰塔地宫的新闻,我随手调了几条打开看,和这篇手记引用的新闻大同小异。

不用再找了,这篇新闻一定是真的。

这在我的意料之中,刚才找到文物展的新闻消息时,就猜到了。

可是,这篇手记除了“我”

之外的另一个主角——冯立德,却是没有这个人的存在。

从找到的新闻里看,主持地宫挖掘的人,叫徐先,至于是怎样的身份背景新闻里没有介绍。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