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部分(第1页)

郭台铭在台湾属于外省人的后代。

父亲是山西晋城人,母亲是山东烟台人,随国民党到台湾后生活极不安定,全家六口人的生活全靠做警察的父亲一人承担。

1974年海专毕业从部队退役后,郭台铭在码头上做了一个白领,负责排船期的业务,经常有人请吃饭,也非常风光。

但他铁心自己创业,在接到一个塑料电子元器件的订单后,创办“鸿海”

,开始创业,资金是母亲给的万元。

但公司办得并不顺利,一年后合作伙伴撤资,由郭台铭一人苦撑。

1976年,郭台铭赚到第一桶金,手里有了50万元,他准备到日本去买模具设备。

但有人却动员他去买地皮和者买原料屯积赚钱。

他还是去了买了模具设备,但模具工厂一直亏损,而那块地皮和原材料却涨了几倍的价格。

不过郭台铭没有后悔,他认为,如果一旦做了房地产,可能就永远回不到制造业了。

因此,他埋头20年,打造模具能力,现在的模具工厂拥有6万员工。

1985年,郭台铭召开了一次为期五天的战略研讨会,全力进入电脑连接器领域。

为了打开美国市场,他亲自长驻美国做销售,与美国IBM、苹果等电脑大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

郭台铭的转折始自1988年。

此前,他在台湾名不见经传,工厂几百人,年销售收入亿元左右。

在土地、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这年10月,郭台铭毅然决定到大陆深圳投资,此时,台湾当局虽然开放了人员回大陆探亲,但投资并没有开放。

郭台铭是第一批到大陆投资的台商。

初建的“海洋厂”

员工150人,租用一栋厂房,郭台铭向员工训话:“这里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厂”

,没有员工能够相信,私底下说他吹牛。

1990年,凭借在大陆投资的成功,郭台铭的“鸿海”

崭露头角,规模有了几倍增长,成功在台湾上市,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六的电脑连接器公司。

1996年,郭台铭又转入另一个新产品电脑机壳,接到订单,即到深圳龙华看地,当时的龙华是一片荒野,他站在高处喊:“看得见的土地我都要啦。”

边建厂,边生产,边出货。

从做机壳开始,人们就猜测富士康的机壳里到底装着什么东西,到2000年,郭台铭终于打开自己的机箱,里面已经装得满满当当,他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

从电脑开始,郭台铭又进入手机领域,诺基亚、摩托罗拉两个手机巨头都成为他的代工客户。

到2004年,富士康不仅早已是台湾第一科技制造企业,而且代替伟创力成为全球代工大王。

从一颗连接器开始,郭台铭进入电脑、手机、游戏机、DVD、数码相机、程控交换机、网络设备等3C领域,这些领域的全球数一数二的前三位企业巨头,都是富士康的代工客户。

除手机之外,富士康所涉及的产品每一个都超过全球市场的35%的市场占有率。

郭台铭豪迈地说:“我的领域没有竞争对手!”

近几年,富士康又进入汽车、渠道、数字内容新3C领域,郭台铭认为,汽车就是一台移动的电脑。

1996年起,富士康每年都保持50%以上高速增长,2006年,富士康年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员工人数达到70多万,2008年年销售收入即有望跨过1万亿人民币大关。

郭台铭说:“富士康是一个饥饿的巨人,永远不会撑得打饱隔。”

2008年4月郭台铭宣布退休,在幕后下指导棋。

7月23日,郭台铭与曾馨莹订婚,订婚宴上宣布,将捐出400多亿人民币的九成个人名下财产作为公益之用。

创下仅次于华人首富、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的最高个人捐款纪录。

郭台铭说:“失败是最好的老师”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