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部分(第1页)

我觉得一旦更多的老百姓看到越来越不受制约的权力,把本来属于他们的收入、属于他们的财富,以各种名义征到国家手里面,自己也没有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更多的人对此就会有清醒的认识。

现在交通这么发达,经济这么发达,所有的权力都可以调动任何资源为他们所用。

但像以前的皇帝,虽然他们的权力也不受制约,但是很多事情想要做也不可能,他们没有现在的这些交通运输工具,让他们把喜欢的东西都搬到想要搬到的任何地方,他们是做不到的。

所以权力的概念就不是抽象的了,而是非常具体的,是涉及每个老百姓的权利能不能受到保护的问题了。

所以说,权力制约、*宪政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而是会牵扯到每个人的腰包,每天的工作、每月的工作、每年的工作可以带回去多少收入,还有房子几年以后是真正属于你的,这些问题涉及目前绝大多数的老百姓。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最后的既得利益者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我觉得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有那么多有良知的学者和其他的业界人士,大家都会从不同的方面把问题讲出来、挖掘出来,这样的话即使是一些既得利益群体不愿意作出根本性的让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稳定增长,同时又可以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改革,那样的改革也是不可避免的。

500年以前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运作很好的权力制衡制度。

17世纪末期,权力制衡运作比较好的是英国。

后来到18世纪末期,也在美国出现了。

但是其他的西欧国家,其他的现代*国家,基本上是在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发展起来的。

所以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的权力被滥用让我们感到很难受,同时我们很多人会说在中国要实现*宪政,不管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还是现状的问题,都让人觉得很悲观。

但是我并不悲观,当我们看到世界范围内除了少数几个国家是在19世纪后半期之前就建立了*宪政体系的之外,绝大多数今天的*宪政国家都是在19世纪后半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起来的。

所以就这个情况来看,中国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不是说会不会出现*宪政,而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1)

本篇来源:2008年7月8日《南风窗》,记者赵灵敏。

针对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经济奇迹,有人认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们把这一模式称为“北京共识”

如何看待这个总结?中国经济奇迹背后有哪些被忽略了的因素?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下去?

问: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保障体系、法治、责任政府等是经济发展的必需要素。

但中国在这些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经济奇迹”

中国是否创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您如何评价“北京共识”

陈志武:制度经济学的那些结论,不是针对模仿性高的制造业而言,因为制造业对制度环境的要求不高。

比如,儿时在湖南农村,偶尔会和小伙伴因为偷吃别人家的黄瓜被大人骂。

但是,也就是偷吃点黄瓜、西瓜而已,不会去偷家具、抢劫,或者抢占房子。

可见对主要财产当然有严格的保护规范,只是在那个环境里,那种产权和契约权利的规范不是靠大刀阔斧的正规法治,而是靠隐形的规则。

当生活、交易的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平时的产品和财产也基本都是有形的实物,那么,实物的“实”

本身就为财产和交易关系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所以,有没有刚性的非人格化的法治不是决定性的。

但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等契约性经济,建立知识产权体系,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我们总说中国制造业的利润太低,钱都被西方品牌拿去了,但反过来想想,为什么中国做不出自己的品牌?这是因为中国的产权保障体系太差了。

我有个在美国做律师的朋友,专做专利诉讼代理。

他告诉我,在国内如果你买一个公司的产品(比如电脑)后要起诉厂家,到了法院,即使你出示发票证明你是真金白银买的,而且出示的电脑也是对方公司的品牌,中国法院也不一定承认你的电脑真的是被告公司制造的,品牌商也会以电脑是假冒的为由不承担责任,法官和律师竟然也会接受这样的理由。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