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迂回战略 ﹙一﹚(第1页)

ps:4、大迂回战略能营造广阔的战争空间,能使战场攻防结构发生突变,从而打乱敌人的部署,为己创造有利战机。

所以,蒙古军的轻骑兵,恰如“二战”

中机械化部队,它常以绝对的军事优势,迫敌解除武装。

这就使成吉思汗时代所营造的战场,完全是一种飓风式战场。

如果把它与“二战”

中德国的“闪击战”

作对比,就会发现在成吉思汗指挥的战争中有与德国“闪击战”

相似的内容。

“二战”

中,德军闪击波兰,用了一个月;闪击丹麦、挪威,用了两个月;闪击法兰西,占领法国首都巴黎,前后也只有一个月。

这是发生在工业时代的“闪击战”

,而发生在农业时代的“闪击战”

,其战绩在当时也是独一无二的。

蒙古西征军在欧洲作战时它的集结:“从扬子江北岸至保加尔边境,部队集结都是在二至三个月完成的。

这样部队每天平均行军速度达到九十至九十五公里。

它的突击:攻占北俄罗斯,只用了二个月零五天时间,每天的平均速度达到八十五至九十公里;攻占南俄罗斯,只用了二个月零十天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五十五到六十公里;攻占匈亚利和波兰,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五十八到六十二公里。”

(《蒙古族古代战争史》240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由此可见,成吉思汗的轻骑兵,有与今天的机械化部队共同的特点,即高速、突然、攻击力强。

往往使对方措手不及。

成吉思汗正是利用轻骑兵机动性好的特长,打破了十三世纪呆板的攻防战术,从而完全控制了战场主动权。

当时,所向披靡的蒙古军已引起欧洲人的惶恐,甚至像遥远的城市。

如卢卑克(波罗的海南岸一个城市)和纽伦堡(今德国巴瓦里亚境内)都加紧防御准备。

就连当时的英国也提心吊胆,曾禁止船舶出海捕鱼。

当时欧洲人对成吉思汗子孙的惧怕,从某种程度上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因为并不清楚蒙古人为什么不可阻挡,有人甚至把蒙古军后来因窝阔台去世而退兵之举,归结于他们教皇和皇帝的英明。

后来法国的拿破仑对此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蒙古军西征,不是亚洲的散沙在盲目地移动,而是有严密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

由于他们比对手更精明因而才能所向无敌。

拿破仑的分析切中问题的实质。

当蒙古军象飞沙快速推进时,在它的背后,是行之有效的大迂回战略。

而这种战略。

在蒙古兵放牧、围猎时,就已经产生并成熟了。

4、大迂回战略能营造广阔的战争空间,能使战场攻防结构发生突变,从而打乱敌人的部署,为己创造有利战机。

蒙古军队的大迂回战略能以迂为直,避实击虚,扩大战争空间,节省兵力兵器。

加速战争进程。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