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七十八章 渠名(第1页)

公子卬向全城宣布要建成惠及现有长丘城所有耕地的开渠工程。

长丘方才千户人家,十万亩耕地(周制),原本全无水利,一年四季水旱时空分布不均匀,旱时旱死,涝时涝死。

或有灾年旱极,蝗群纵地而起,恍如贼兵扫境,如梳如篦,黑压压一片,遮天蔽日,凌空入侵,见叶即食,见茎即啃,诚如黑云压城,摧尽青苗,噬尽陇亩。

所谓十年九灾,长丘百姓同春秋时大多城邑一样,年年五谷之收,全赖运气,人人皆谓之为“天收”

公子卬从二千六百年后穿越而来,人定胜天之念如碑铭深刻一般,存于方寸之间,哪里容得老天作祟,搞得收成如同丢骰子般儿戏。

前面说繁鑫有谏言,欲建有水利,治旱排捞,调配水文,不过繁氏一介商贾,通有无于泗上可也,但通地理,明高低,计较因势利导,疏水修渠之业,却不甚了了。

繁氏架舟东向后,公子卬日比出城,走盘踩点,往来郊隧,请教农人、长者,竟草草鼓捣出一套简易地图出来。

“南引济水,通渠灌溉,以工代赈,肥田成沃”

公子卬的计划甫一公布,当即受到阖城欢迎,唯一的争论就是这个项目唤作什么名字才好。

“修了这条渠,旱地变肥田,粟产、麦产一定倍增,叫饱食渠怎么样?”

几个野人鼓噪了起来,几天的接触下来,大家都发现公子卬没什么架子,一点等级鸿沟都没有,胆子纷纷大了起来,连秀吉这样唯唯诺诺、不善言辞的老实人都偶尔开口。

“普天之下,哪条渠不是为了肥田而修葺的,命名如许太过普通,不能体现长丘特色。

诚不如唤作济阳渠。

渠在济水之北,山之南为阳,水之北为阳,故名。”

隧正索尼给出了第二个提议。

“不如唤作济阳卬公渠!”

荡虺嚷嚷了起来,公子卬是他的恩师,老师名声打出去,那他不就是名师旗下的高足了嘛。

众人眼睛仿佛被圣火点亮。

公子卬费尽辛苦,出钱出力,给大伙造福祉,事后岌岌无名,岂不是埋没老大贤名?

“济阳太傅渠!”

管理叫道。

公子卬毕竟还没有公爵之位,虽然以后未必不是宋公,但现在称公道寡未免瓜田李下,惹人猜忌。

既然叫卬公太早,用太傅之官名称谓此渠也是褒扬。

济阳太傅十万亩灌溉渠!“一个当兵的士子大声嚷嚷。

他觉得就陈明地点和人物,也太普通了,必须来点霸气词语点缀一番,不是说要浇灌十万亩良田嘛?十万亩,规模一铺开,逼格就蹭蹭蹭往上涨。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